快乐的密码

发布于: 2022-08-07 00:00
阅读: 76

      二舅的故事治好了多少人的精神内耗?从天才少年到残疾、从残疾到村里第二快乐的人,二舅一路走来没有满腹牢骚,也没有愤世嫉俗。反观正值盛年的我们自己呢?每天不是在拖延就是在赶Deadline,一副心力交瘁的模样,但实际上一无所成,不愿面对当下的问题不止,还总是想着过去尴尬的、遗憾的、后悔的种种,喜怒无常,总在焦虑、emo的情绪中结束一天。

      但是也有像二舅那样的普通人,可以将自己的人生过得如此饱满充实。看过二舅故事的都知道,二舅的一生其实非常的简单朴素。挨了那四针之后,二舅也有沮丧过也有懊恼过,那时候的他正值盛年但是他还是从床上爬了下来,第三年就开始他充实的木工生涯,一干就是大半辈子。二舅没有揪着残疾的痛苦不放,他欣然接受了残疾的事实,只想在劳动中获得快感。

      做一件事的动机其实很好懂,无非就是获得快感以及消除痛苦罢了(心理学里称之为快乐原则)。我们总是觉得吃喝玩乐可以让我们感到快乐,殊不知其实我们是想要快乐才去吃喝玩乐的。我们在心里很快就能评估完每件事情能否让我们获得快乐,然后我们就会选择去干的事情。

      试想享受一个人美好时光的人,还会对周末来自朋友吃喝玩乐的邀约感冒吗?恐怕只会找个不好赴约借口再给朋友发一条“那我们还去吗?”的消息吧。这是因为这个人深知对他来说一个人在家躺尸的快乐大于出门吃喝玩乐的快乐呀。

      既然获得快感和消除痛苦是我们行为的动机,那我们很多恼人的行为都可以理解了。我们之所以拖延、懒惰、成瘾,是因为我们在拖延、懒惰、成瘾的时候获得暂时的快感、躲掉了痛苦。但是只要问题还没有解决,我们总有一天要去面对痛苦。

      按照快乐原则,我们不想努力,是因为觉得努力是痛苦的,不努力可以消除痛苦。同时经验和事实告诉我们,不努力造成的后果往往也是痛苦的。所以我们陷入了焦虑当中,觉得自己不想努力,但也觉得自己未必能承受不努力带来的后果。

      但请不要忘了行动本身是没有快乐和痛苦的属性,快乐和痛苦的感受都是我们自己赋予的。也就是说,只要努力可以令人觉得快乐的,那我们就不会抗拒努力。都说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不努力一定没有收获。努力的不确定性和不努力的后果往往不足以让我们行动起来。

      所以想要增强行动的动力,我们还得要创造努力的快乐。比如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提升自我、把要达成目标的过程设计成游戏的样子等等。在读中小学的时候,老师总是想方设法地让我们爱上学习,但我们又有多少人会去想办法让自己爱上学习呢?

      以下是一些快乐努力的策略,供参考也欢迎补充~

  • 明确目标,给自己即将要实行的行动下结论,并坚定这个结论,不再质疑;
  • 制定计划,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制定成有趣的计划,设置任务提醒;
  • 分散注意力,无趣和有趣同时进行(比如在舒适的环境下工作);
  • 和朋友一起做事、答应和承诺别人、增加别人对自己的行动的期待;
  • 将目标切分成容易达成的小目标,增加适当的奖励制度;
  • 制定惩罚制度,让别人监督自己;
  • 适当的焦虑可以让人保持清醒;
  • 提前将行动在脑子里过一遍,将每个动作都具体地想象出来;
  • 控制“及时行乐”的欲望,将乐当作是奖励,留在苦之后;
  • 把某种努力培养成习惯(自律可以使人体产生内啡肽,内啡肽带来的愉悦感是最持久、最真实也是最有意义的)。

推荐文章

  • 2025-03-20
    vch12519180
    推荐诗歌 赫尔曼·黑塞《树》   赫尔曼·黑塞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诗人、小说家,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黑塞的作品始终贯穿着对个体精神世界的探索,东方哲学与西方人文主义的交融,以及对现代文明异化的反思。 二战期间他公开反对纳粹,晚年隐居瑞士提契诺州,创作了大量充满自然灵性的诗歌与散文,被誉为"浪漫主义最后的骑士"。 他的作品始终在自然与文明、理性与感性间寻找平衡,主要著作有: 《荒原狼》(1927)以分裂人格隐喻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 《悉达多》(1922)借佛陀求道故事探讨自我超越之路; 《玻璃球游戏》(1943)构建未来乌托邦,展现艺术与理性的完美融合; 诗集《园圃之乐》《夜之慰藉》记录隐居生活的哲思; 散文集《堤契诺之歌》将阿尔卑斯山景升华为精神原乡。 诗歌介绍 《树》收录于黑塞1920年出版的诗集《漂泊》,正值作者经历婚姻破裂与精神危机后移居瑞士的转型期。 这本诗集呈现了从动荡走向宁静的心灵轨迹,树木、山峦、溪流成为反复出现的意象。 同期创作的散文《树的礼赞》中,黑...
  • 2025-03-20
    vch12519180
      春分 · 春来万物生   云心测科技近期到全国各地公安客户开展技术辅助案件服务工作,通过专业的心理技术支撑与一线办案人员形成合力,为案件突破提供精准助力。   云心测科技与客户开展多次关于案情结合技术的前期研讨会议。 通过丰富的案件经验与技术底蕴分析,逐步还原案件脉络,筛查关键线索,汇报阶段性成果,为案件突破提供有效的技术依据,让复杂线索有了清晰的研判思路。 为制定最优技术方案,针对案件特殊性反复论证技术策略,云心测科技跟随客户到案件实地勘察,对案件区域进行数据采集,从多个维度归纳总结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为后续工作建立精准的底层数据支撑。 在技术实施阶段,云心测科技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开展工作。 调试设备、部署系统、实时监控、数据反馈……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专业素养,通过严谨的心理测试技术与数据分析的综合运用,为客户锁定关键案件线索和方向。   从案情研讨到现场实施,从数据采集到成果转化,云心测科技始终以专业的技术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继续深化与全国各地政法客户的...
  • 2025-03-20
    vch12519180
    ··· 埃隆·马斯克 ​ “未来要么是人类与AI的共生,要么是AI取代人类。我们必须选择前者。” The future is either human-AI symbiosis or AI replacing humans. We need to choose the former. ···   2016年,在旧金山一间不起眼的实验室里,马斯克正盯着显微镜下的金属丝。这些直径仅4微米的电极,将是他颠覆人类文明的“秘密武器”。   “像缝纫机一样精准。”马斯克要求工程师设计一台“缝纫机器人”,能以每分钟6毫米的速度将电极植入大脑,避开血管且误差不超过0.1毫米。这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一场对生物极限的赌博——由于人类大脑的脆弱性与精密性,会让任何微小误差都可能造成永久损伤。 狂想与现实之间 2020年8月28日,一场直播震惊世界。马斯克展示了一头名为“格特鲁德”的猪,其大脑植入的Neuralink芯片正将进食时的脑电信号实时投射到屏幕上。观众看到的不仅是神经信号的波动,更是一场伦理风暴的前奏。 “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