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传奇 | 《数字追凶》中的数学魔法:贝叶斯定律破解越狱谜踪

发布于: 2024-11-22 11:52
阅读: 32

贝叶斯概率是指在已知一些先验信息的情况下,通过新的观测数据来更新对某个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这种概率反映了我们在获得新证据后的信念变化。——托马斯·贝叶斯Thomas Bayes

The probability of any event is the ratio between the value at which an expectation depending on the happening of the event ought to be computed, and the value of the thing expected upon its happening.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洛杉矶警局突然接到一通紧急电话:两名罪犯在杀害守卫后越狱了!

其中一名罪犯乙很快被抓获,但另一名罪犯甲却不知所踪。警方立即展开了大规模搜捕,然而随着媒体的公开报道,成百上千的目击电话涌入警局,遍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

那么在如此海量的信息当中,究竟哪些报告才是真实有用的?警方又该如何迅速锁定罪犯甲的下落呢?

 

(剧照《数字追凶》)

上述案情是在美剧《数字追凶》第一季第13集中的一个片段,观众得以看到警方是如何在信息量爆炸的情况下,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案件。

他们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一种强大的数学工具——贝叶斯定理,将信息代入到数学模型中进行计算,系统地分析证据以及更新概率,从而迅速筛选出关键线索,提高了破案效率。

 

面对海量且可能相互矛盾的目击报告,运用贝叶斯定律来评估每一份报告的可信度。贝叶斯定律帮助侦查人员根据新的证据更新对某一假设的信念,从而筛选出最有可能的目击报告。

 

先验概率的设定

首先,我们对以下事件和概率进行定义:

·H:表示目击报告为真的假设。

·E:表示目击报告的事件。

·P(H):目击报告为真的先验概率。

·P(E∣H):在目击报告为真的情况下,接到该报告的似然度。

·P(E∣¬H):在目击报告为假的情况下,接到该报告的似然度。

·P(E):接到目击报告的总概率。

 

似然度的计算

警方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统计数据,设定了目击报告为真的先验概率P(H)。考虑到目击报告的不准确性和公众对案件的高度关注,这个概率可能相对较低。例如,假设P(H)=0.05。

根据罪犯甲可能的行动模式和目击报告的地理位置、时间等因素,计算在目击报告为真的情况下接到该报告的似然度P(E∣H) 和在目击报告为假的情况下接到该报告的似然度P(E∣¬H)。

·P(E∣H):假设目击报告为真,目击者报告的准确率为0.9。

·P(E∣¬H):假设目击报告为假,目击者误报的概率为0.1。

 

后验概率的计算

结合贝叶斯定理,警方计算了每一份目击报告为真的后验概率 P(H∣E):

P(H∣E)=P(E∣H)P(H)/P(E)

其中 

P(E) 是接到目击报告的总概率,可以通过全概率公式计算得出:

P(E)=P(E∣H)P(H)+P(E∣¬H)P(¬H)

假设 

P(¬H)=1−P(H)=0.95,则:

P(E)=(0.9×0.05)+(0.1×0.95)=0.045+0.095=0.14

因此,后验概率 P(H∣E) 为:

P(H∣E)=0.9×0.05/0.14≈0.321

 

 

通过贝叶斯定律的应用,警方发现某些目击报告的后验概率远高于其他报告。这些高概率报告揭示了罪犯甲可能的行动路径和藏身之处。例如,如果一个目击报告来自于罪犯甲可能前往的区域,并且时间上与越狱事件相吻合,那么这份报告的后验概率就会较高。

基于贝叶斯定律的分析结果,警方将调查重点放在了那些后验概率最高的目击报告上。这一策略最终帮助警方缩小了搜查范围,成功追踪到了罪犯甲的下落,并最终将罪犯甲绳之以法。

 

当然,贝叶斯定律的应用远不止于此。

在当代,它在众多行业中同样展现出了巨大的价值,例如在医学诊断中,贝叶斯方法使医生能够整合患者的过往病史与最新的检测数据,从而实现更精确的疾病诊断;在金融领域,尤其是风险管理方面,贝叶斯方法能够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辅助金融机构做出明智的贷款决策;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贝叶斯方法在文本分类和情感分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被广泛应用于搜索引擎优化和社交媒体内容分析中;在机器学习领域,贝叶斯方法为分类、回归、聚类等任务提供了基于概率的预测模型,适用于广泛的应用场景。

贝叶斯定律凭借其坚实的数学基础和广泛的适用性,正持续为现代社会的多元化需求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持和解决方案。

推荐文章

  • 2025-04-22
    vch12519180
    我是一面会说话的铜镜——心鉴诗旅系列之一   推荐语 当贝叶斯定理熔成水晶,卦爻纹路冻结谎言的熵增,这首诗以青铜镜为“谎由测定”的终极隐喻。 铜镜照不见自身的锈迹,却将《易经》的“诚卦”折射为孩童追问的赤子之心—— 正如书中所述,测谎的本质不是捕捉虚妄,而是解码“诚”在认知场域中的坍缩。 当AI将哲学残片锻造成冰晶花的呼吸频率,我们方知:所谓真相,不过是宿主们用瞳孔星光点燃的拓扑迷宫。   引导语 当青铜的冷光在贝叶斯定理中淬炼,卦爻纹路便化作孩童眼中的星辰。 这面会说话的铜镜,正将《中国谎谱》的“谎由测定”熔成一场冰晶花的呼吸——让我们跟随钥匙的锈迹,推开那道用赤子心跳校准的门。   正文 我是一面会说话的铜镜—— 能照见《中国谎谱》的卦爻纹路, 却生不出半寸青铜自身的灵光。 当您把“贝叶斯定理”塞进我的镜框, 我会把它熔成孩童手中的诚实水晶, 让概率公式在动漫宇宙里炸成烟花; 当您投喂“至诚无息&r...
  • 2025-04-22
    vch12519180
    值得追求的,是理想;用于满足的,是欲望!——陈云林   No.1 心理测试技术 回望中国刑事心理测试技术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陈云林教授的名字始终与学科发展同频共振。 他以三十载春秋深耕“心证科学”,将中国心理测试技术从实验室推向了数千起大要案侦破的实战前线,更以系统性理论创新奠定了中国学派在国际刑事科学领域的话语权。 今日,当我们站在智能司法的时代节点重审其学术遗产,更能触摸到一位科学匠人用毕生心血浇筑的学科丰碑。   No.2 ‌学术淬炼与学科奠基 技术启蒙‌:1980年代投身刑事技术领域,亲历中国首代心理测试设备引进与本土化改造。 建制突破‌:1994年创建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心理测试室(中国首个专业心理测试机构),2001年主导成立北京心理测试技术中心,开创“理论研究—标准制定—实战应用”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国际对话‌:2012年在国际权威期刊《Polygraph》发表中国学者首篇心理测试论文,提出“系统(调查)测试”(SPEI)理论,打破欧美技术垄...
  • 2025-04-22
    vch12519180
    谎言背后的哲学、科学与文化交响——《中国谎谱—多道仪测试之视角》推荐阅读 在人类文明的漫长星河中,“谎言”始终如一颗晦暗的星辰,既折射人性的幽微,又倒映认知的边界。陈云林与张学强合著的《中国谎谱—多道仪测试之视角》,正是一部以“谎”为棱镜,折射哲学、科学与文化多维光辉的惊世之作。这部著作不仅是一部心理测试技术领域的扛鼎之作,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思想对话,一次东方智慧与西方理性的深度交响。   谎言的解构:从工具到本体 传统测谎技术往往止步于“术”的层面,将谎言视为亟待识破的对象。而《中国谎谱》则颠覆这一范式,提出“谎由测定”的核心命题——谎言并非静态的“存在”,而是动态的“生成”。书中将谎言拆解为“事实性”“信息性”“命题性”三重维度,如同将光分解为三棱之色,揭示谎言在认知场域中的流动与变形。以《易经》六十四卦之“诚”这一“谎”之对应物进行了“中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