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传奇 | 费迪南·德·索绪尔:时代巨变中的语言学先驱(下)
“语言是一个表达观念的系统。”——索绪尔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正处于工业革命的浪潮之中,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了学术界的思想潮流。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背景下,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为现代语言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索绪尔在1857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自然科学家,家庭浓厚的学术氛围为他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教育背景。
在中学时期他就已经开始学习梵语,并且掌握了多种欧洲语言及古希腊语和拉丁语。
1875年,他在父母的要求下开始在日内瓦大学学习化学、物理和博物学,但很快便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语言学上。随后索绪尔前往德国莱比锡大学深造,并在那里接触到了“新语法学派”的思想。
然而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剧烈变迁之中,工业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结构变化,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重新审视。
在这种环境下,科学研究逐渐走向专业化和系统化,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旧有的理论框架却显得有些滞后,无法充分解释新兴的社会现象。
索绪尔所处的时代也是心理学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以印欧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为代表的语言学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新语法学派的工作。
他们强调通过严格的证据来验证假设,倾向于从心理角度解释个人言语行为中的现象。
但这种方法论过于关注单个语言元素的研究,忽略了语言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特性,导致了所谓的“原子主义”问题——即研究对象被分解成孤立的部分,缺乏整体观照。
与此同时,格式塔心理学崭露头角,主张知觉和认知过程不是简单的感觉元素的加总,而是基于整体模式的理解。
这种理念很快扩展到了其他学科,鼓励研究者考虑事物之间的关系而非仅仅关注个体成分。
索绪尔深受这一思潮的影响,提出了许多与新语法学派针锋相对的见解,如将语言视为一个符号系统,区分了能指(signifier)与所指(signified),并引入了共时性(synchronic)的概念,主张同时研究某一特定时间点上的语言状态及其随时间的发展变化。
他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个体交流工具,更是一种集体共享的知识库和社会实践形式。
他用“langue”(语言)代表抽象的语言规则体系,“parole”(言语)表示具体的使用行为,以此区分语言的社会属性和个人表达之间的差异。
这些观点不仅革新了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也为后续多个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尽管索绪尔在其职业生涯中并未亲自撰写出版完整的著作,但他的学生在他去世后整理了他的讲课笔记,汇编成《普通语言学教程》,这本书迅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并成为了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经典之一。
它不仅总结了索绪尔在其生涯末期所发展的理论框架,而且为后来的结构主义运动奠定了基础。
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不仅为早期计算机科学家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持续影响着当今的AI技术发展方向。
他的工作提醒我们,尽管技术不断进步,但理解人类语言的核心挑战仍在于把握其内在结构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动态变化。
通过借鉴索绪尔的洞见,AI开发者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推动智能系统朝着更加人性化、高效的沟通工具迈进。
推荐文章
-
推荐诗歌 赫尔曼·黑塞《树》 赫尔曼·黑塞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诗人、小说家,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黑塞的作品始终贯穿着对个体精神世界的探索,东方哲学与西方人文主义的交融,以及对现代文明异化的反思。 二战期间他公开反对纳粹,晚年隐居瑞士提契诺州,创作了大量充满自然灵性的诗歌与散文,被誉为"浪漫主义最后的骑士"。 他的作品始终在自然与文明、理性与感性间寻找平衡,主要著作有: 《荒原狼》(1927)以分裂人格隐喻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 《悉达多》(1922)借佛陀求道故事探讨自我超越之路; 《玻璃球游戏》(1943)构建未来乌托邦,展现艺术与理性的完美融合; 诗集《园圃之乐》《夜之慰藉》记录隐居生活的哲思; 散文集《堤契诺之歌》将阿尔卑斯山景升华为精神原乡。 诗歌介绍 《树》收录于黑塞1920年出版的诗集《漂泊》,正值作者经历婚姻破裂与精神危机后移居瑞士的转型期。 这本诗集呈现了从动荡走向宁静的心灵轨迹,树木、山峦、溪流成为反复出现的意象。 同期创作的散文《树的礼赞》中,黑...
-
春分 · 春来万物生 云心测科技近期到全国各地公安客户开展技术辅助案件服务工作,通过专业的心理技术支撑与一线办案人员形成合力,为案件突破提供精准助力。 云心测科技与客户开展多次关于案情结合技术的前期研讨会议。 通过丰富的案件经验与技术底蕴分析,逐步还原案件脉络,筛查关键线索,汇报阶段性成果,为案件突破提供有效的技术依据,让复杂线索有了清晰的研判思路。 为制定最优技术方案,针对案件特殊性反复论证技术策略,云心测科技跟随客户到案件实地勘察,对案件区域进行数据采集,从多个维度归纳总结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为后续工作建立精准的底层数据支撑。 在技术实施阶段,云心测科技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开展工作。 调试设备、部署系统、实时监控、数据反馈……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专业素养,通过严谨的心理测试技术与数据分析的综合运用,为客户锁定关键案件线索和方向。 从案情研讨到现场实施,从数据采集到成果转化,云心测科技始终以专业的技术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继续深化与全国各地政法客户的...
-
··· 埃隆·马斯克 “未来要么是人类与AI的共生,要么是AI取代人类。我们必须选择前者。” The future is either human-AI symbiosis or AI replacing humans. We need to choose the former. ··· 2016年,在旧金山一间不起眼的实验室里,马斯克正盯着显微镜下的金属丝。这些直径仅4微米的电极,将是他颠覆人类文明的“秘密武器”。 “像缝纫机一样精准。”马斯克要求工程师设计一台“缝纫机器人”,能以每分钟6毫米的速度将电极植入大脑,避开血管且误差不超过0.1毫米。这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是一场对生物极限的赌博——由于人类大脑的脆弱性与精密性,会让任何微小误差都可能造成永久损伤。 狂想与现实之间 2020年8月28日,一场直播震惊世界。马斯克展示了一头名为“格特鲁德”的猪,其大脑植入的Neuralink芯片正将进食时的脑电信号实时投射到屏幕上。观众看到的不仅是神经信号的波动,更是一场伦理风暴的前奏。 “这...